全省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发言(二)
时间:2023/02/08 13:26:53浏览: 次
抓牢“三严三实三高三强”
奋力谱写张家界防汛抗旱新篇章
张家界市应急管理局
面对2022年严峻复杂的防汛抗旱形势,张家界市在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统筹抓好防汛抗旱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坚决守牢“不因灾死亡一人”和人饮安全底线,成功应对9轮强降雨过程和超历史的极端干旱灾害天气,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回顾2022年,斗风雨、战极旱,夺取了防汛抗旱全面胜利
(一)以“三实”打牢防汛工作基础。一是夯实备汛基础。张家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备汛工作,落实了3550名防汛抗旱责任人,开展各类培训112次,隐患整改182处,地质灾害点、山洪易发区等应急演练1180场次,修订应急预案3378件,常备防汛抗旱抢险人员1.35万人。5月20日,国家防总线上检查张家界市防汛备汛工作时作出高度肯定。二是做实预报预警。面对汛期9轮强降雨,面对,我市严格落实“631”预报预警叫应机制,通过“村村响”、微信、短信等渠道实时发布预警信息70余万条,做到了早预报、早预警、早巡查、早防范,针对偏远特殊群体采取“敲门行动”实现了预报预警全覆盖。三是抓实会商研判。按照一轮强降雨一轮会商的原则,共组织召开16次防汛会商会议,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次,做到了提前研判、未雨绸缪。
(二)以“三严”筑牢防汛工作屏障。一是严格值班值守。汛期严格遵守防汛值班工作要求,党政领导实行AB岗,做到了早发现、早处置,以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二是严密督查督导。市防指坚持实行“四不两直”督查,共派出督查组9轮192余人次,坚持每轮督查跟着雨情走、跟着指令走、跟着灾险情走。三是严明工作纪律。坚决执行省防指的统一指挥、调度和命令,严格落实“四个一律、五个到位、六个提前”的工作要求,提前转移避险群众12322人次,连续四年实现人民群众“零伤亡”,守护好了澧水安澜。
(三)以“三高”打响夏秋冬连旱拉锯战。一是高规格部署。旱情发生后,市委主要负责人率先垂范,多次深入旱情最严重的乡镇现场指导抗旱减灾工作;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全市应对夏秋冬连旱抗极端干旱工作动员会,亲自研究制定《张家界市应对2022年夏秋冬连旱抗极端干旱工作方案》,向全市传达了与“旱魔”斗争的决心和信心。二是高频率调度。市防指坚持“日调度、日交办、周点评、周通报”制度,召开抗旱会商调度会议23次,印发《重大旱情专报》15期、《今日旱情》113期,全市共派出抗旱督查组79批次,发出《督查通报》6期,横向联通部门,纵向连接群众,实现了协同抗旱的良好氛围。三是高标准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坚守“保人饮、防林火、减农损、保稳定”四项重点工作的底线目标,坚持在包保期间,包保单位分管负责人与包保乡镇(街道)、村(社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同责,以铁的纪律为抗极端干旱保驾护航。
(四)以“三强”打赢夏秋冬连旱攻坚战。一是强化工作举措。创新思路,完善工作措施,成立市防旱抗旱专班,实行一天一调度、一天一报告制度,统筹推进抗旱工程措施。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做实做细“一乡一策”“一库一策”,针对高海拔易冰冻地区又推进制定了“一村一策”,保障群众过冬饮水安全。二是强化抗救行动。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在做好节水、保水、引水、调水的同时主动向天要水,到海拔落差近千米溶洞提水、到深入百米的岩缝中钻水、有呼必应地送水,全面开展了一场抗旱救灾的“立体战、攻坚战”。全市累计投入国家、省专项资金及自筹款资金1.2亿元,实施找水打井、应急提水、管网延伸等工程628处,送水2万车次12.56万吨,出动抽水设备5.2万台次保灌61.2万亩,救助临时饮水困难人口137.4万人次。三是强化组织动员。面对极其严峻的旱情形势,市委市政府派出79个市直及驻张单位和105个区县直单位包保乡镇、重点村,围绕一个目标、十项重点工作,近百项工程建在一线、千辆送水车跑在一线、万名干部长期战在一线,全市累计出动党员干部及劳动力24.83万人次奔走在田间地头开启“张家界抗旱模式”,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
二、展望2023年,新征程、新起点,打造“四个一流”努力实现防汛抗旱新突破
新的一年,张家界市将着力综合防、牵头救、统筹助,突出顺机制、摸短板、显优势,全面筑牢水旱安全防线,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狠抓预案修订、物资储备、队伍建设、业务培训、防汛演练、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强化防汛值班值守、信息接报、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指挥调度、应急救援、灾后救助、恢复重建、宣传教育和人饮保供,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机制,打造“一流”指挥体系。严格按照《张家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规则》,推动部门之间、部门内部高效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结合发现的问题认真思考,深入综合调查分析原因,进一步细化职责边界、完善指挥调度机制,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彰显“全灾种、大应急”的管理体系优势。
(二)进一步强化应急能力建设,打造“一流”指挥平台。筹划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防汛抗旱指挥平台,充分发挥参谋部指挥中枢作用,逐步推进指挥体系信息化、智慧化、便捷化,实现调度立体化、现场可视化、巡查数字化。强降雨期间,开展24小时专业值班,建立气象、水文等涉及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的重点防指成员单位的值班信息报送机制,确保防汛抗旱信息畅通、应对及时。
(三)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打造“一流”防汛抗旱队伍。重点抓好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时摸清气象等重点防指成员单位技术专家、抢险救灾队伍情况,对技术过硬、可服务于防汛抗旱的专家要推荐纳入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专家库,积极建立与军分区、武警部队、消防支队等专业救援力量的联系机制,区县及乡镇街道加强防汛抗旱人才队伍的培养与选拔,合理配备专职人员,确保队伍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四)进一步加强物资装备储备,打造“一流”保障体系。及时摸清重点防指成员单位物资储备情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并组织实施,对不符合《湖南省防汛物资储备定额》要求的,及时补充防汛物资,确保在重要堤段、重要工程、重点部位就近预置足额抢险物料,提升紧急状况下的应对效率,确保有备无患。
健全应急机制?提升实战能力
不断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长沙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在省应急管理厅和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全灾种、大应急”牵头管总、综合协调优势,统筹整合各方应急资源,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在应急救援实战中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援组织保障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保障生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安排部署。机构改革后迅速将市应急办调整到市应急管理局,进一步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力度,为全面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部门协同有力。各部门相应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应急联动体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有效掌握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主动权。三是应急值守同步。继续巩固“5+1+N”应急联合值班机制,在实现“信息接收一张桌,指挥调度一个号,力量调配一张图,会议会商一个厅”上持续发力,强化资源整合,提高应急处突效率,有效建立城市应急处置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与市委、市政府全时同步,与市委网信办实时联动确保第一时间管控舆情。
二、加强应急平台建设,提升应急救援技术保障
一是稳步推进指挥平台建设。遵循整合资源、横纵互通、多维值守、统一接报、联席办公、指挥研判于一体的目标,稳步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数字化、快速化、科学化,快速高效建设了短临气象预警、370窄带无线网、应急云广播平台等项目。将公安、交通、高速、电力、矿山系统等16家单位的视频监控接入市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与35个部门(单位)实现互联互通。二是深入推进五级视频联动系统建设。按照“统一立项、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风格、统一线路、统一装备、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的“八统一”思路,由市、县两级投资4800万元,一次性建成涵盖9个区县、170个乡镇街道、1610个村社区的五级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实现横纵视频会议互通,有力提升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指挥能力。
三、加强预案体系建设,夯实应急救援实战根基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按照“属地负责、分级管理、一地一策、一地一案”的原则,结合长沙实际,完善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应急处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高层建筑重大火灾、人员密集工贸企业应急处置和疫情防控场所安全等领域应急预案,优化应急处置流程,建立健全应急联防联动联控机制。二是周密部署应急演练。以“1+52”预案体系为核心,主动谋划部署,制定全市应急演练计划,全年共开展各类综合性应急演练约3700场次,参演人数约35万人。成功组织人员密集场所演练、水上救援演练、隧道突发事件演练、轨道交通应急演练、森林灭火和低温雨雪冰冻等应急实战演练活动。特别是芙蓉区“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演练活动,以实战练兵检验防汛应急队伍作战能力,获得省市领导高度好评。三是强化应急处置培训。充分调动各区县(市)、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参与应急演练和安全培训的积极性,动员全市开展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高层建筑重大火灾、煤气中毒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逃生培训,切实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
四、加强力量体系建设,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一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定《长沙市本级战略和应急储备物资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全市投入7683.37万元为170个乡镇(街道)建成物资(装备)库,形成了全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二是建强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成直升机应急起降点19个,组建一支16人的集医疗救护、索降救援、山野搜救、空中转运于一体的全功能空中索降救援队。全年调派直升机60余架次,较好地完成节假日巡航、救援人员培训、应急综合演练、事故处置等多项任务,按省应急管理厅指令有效支援永州、株洲、郴州等地森林火灾实施灭火救援,2023年市政府继续投入3775万元强化航空应急救援合作,确保基地2架救援直升机全天候备勤,切实提升长沙综合应急救援实力。三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应急救援体系。联合安能集团在望城区共同组建“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长沙基地”,命名12支应急救援队伍为长沙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组建509支1.2万人森林防灭火队伍,初步形成队伍稳定、装备精良、训练经常、各具特长的应急救援力量,构建了政府专业队伍、企业兼职队伍、社会公益队伍协调发展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应急队伍的整体性和实战性。四是切实发挥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作用。指导30余支应急队伍在社区、学校积极开展各类应急培训,指挥调度21支应急救援队伍192人汛期24小时在岗值班备勤,组织岳麓蓝天等社会应急力量进行核酸转运、防疫消杀等工作,调度宁乡阳光、岳麓蓝天、通讯保障支队等应急队伍参与森林火灾等各类突发灾害事故救援支援工作,获得省领导高度赞扬。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们一定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应急管理厅的工作要求,特别是全省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极端天气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承办好国家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应急演练,重点开展应急指挥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力量体系和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应急指挥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大应急演练力度、提高基层应急能力,为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贡献长沙力量。
落实统筹规划突出实战应用
株洲市应急管理局
株洲市认真贯彻《湖南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相关要求,在省应急管理厅精心部署和指导下,大力推进科技信息化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高位推动项目建设
株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按照《湖南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要求,在株洲市“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中重点开展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投资700余万元,完成了株洲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管理平台、融合通信平台、370M无线窄带网、五级联动视频调度系统、无人机管控与应用平台等建设。2022年市、县两级财政共同筹备资金1400余万元,强化乡镇、村级联动指挥体系建设。市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在企业峰会、产业园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强北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应用,推动株洲市应急管理局与椭圆时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切实发挥北斗企业空天技术在应急领域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株洲市应急监测预警、救援实战等能力。
二、加强实操培训,全面提升基层能力
按照《株洲市应急管理系统“基层基础工作年”》要求,举办全市信息化建设专题培训班,强化信息化系统实战应用;增强卫星电话、无人机等应急装备的实操水平;加强系统和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对县市区分管信息化工作领导和各乡镇(街道)负责同志130余人进行培训,通过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决了基层智能化设备操作不熟练,信息化系统应用不深入的问题。
下发《关于加强应急通信保障的通知》,各县市区多措并举组建突发事件现场态势感知和研判分析的技术支撑团队,全市应急系统有近50名无人机飞手,其中醴陵、茶陵、炎陵等森林防灭火重点市县配备了具备红外巡察、3D建模能力的大疆M300型无人机及飞手;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和消防队伍近三千人完成联动指挥APP注册和安装,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与省、市应急指挥中心音视频连线,做好图片、视频采集。
三、加强数据融合,整合拓展应急资源
一是汇聚既有数据。在应急管理部EGIS、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株洲市高清地图基础上,叠加全球风场、卫星云图、雨量和雷达图和高德地图,汇聚了应急资源、防护目标数据信息5251条。二是对接实时资源。对接雪亮工程近七万路监控及两万路监控地理位置信息、消防重点单位1300余路的消控室监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中国气象网实时气象数据、林火卫星监测数据等;通过局域网延伸等方式,接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智慧工地”信息平台、河道水库及排渍站监控系统、铁塔监控系统等,株洲市应急指挥中心已成为全市感知数据汇聚中心,为各类突发事件处置提供支撑。三是丰富风险安全监测数据。102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已与省烟花爆竹风险监测系统完成对接;9家具有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已接入危险化学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16家煤矿企业接入煤矿安全信息系统;313家企业接入“电力大数据”平台。四是做好数据治理。申请了5台服务器资源,完成市级数据治理节点建设,聘请专业数据服务团队,对归集的数据按照标准进行分析、治理、清洗及运维监控,确保数据安全有效运行。
四、加强通信保障,全力支撑实战需求
加快新通信技术的应用,更新完善通信方案,不断适应各种应急场景下的通信需求。通过实战,总结出应急通信保障“前、网、专模式”:指挥屏靠前部署,发挥“联动指挥”系统和一体化智能终端易部署优势;指挥车伴随保障,利用无人机和自组网终端搭建空中巡察哨岗和高位观察哨岗,370M移动基站做好无线通信网覆盖,每日定时更新现场三维建模图形,追踪灾情发展趋势;运营商专业支撑,三大运营商光纤通信车坐守指挥部,卫星通信车前置灾情一线,做好公、专、卫星三网通信保障。该套模式高效精准地为指挥调度装上“火眼金睛”,在山火救援中发挥了很好作用。
五、下一步发展思路
株洲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离上级要求还有差距,存在县市区进度不一、数据深层次开发赋能不够、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组建专业队伍。分别组建项目攻坚小队和应急保障小队。项目攻坚小队由企业、专家和科室负责人组成,全过程参与、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应急保障小队通过持证培训和日常训练,提升无人机、自组网等应急通信装备的实战使用能力。二是推进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五级联动指挥调度系统”在乡镇、村级建设,联合开展基层消防站点联动指挥系统、基层社会治理等建设,让“五级联动应急指挥系统”发挥出更多应用场景。继续推进“应急指挥融合通信”平台建设,对市域范围监控、物联网设备、宽窄带集群、视频会议、单兵、布控球和无人机等资源实现统一对接管理,并形成资源池,支撑“五级联动”“应急指挥”等系统,展现出株洲市应急指挥方案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开展“北斗应用场景”建设,切实发挥北斗空天技术在应急领域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株洲市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等方面能力,推动应急管理从被动向主动转变,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来源:湖南省应急管理厅网站